当前位置 > 中心概况 > 新闻热点
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进学校 以新思维解析中学生“早恋”问题


东莞心理咨询师学会会长苏亚玲教授为虎门五中教师讲解如何对待学生“早恋”。

 

    上周五(5日),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东莞科技进修学院与虎门镇科协共同承办的第八期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走进虎门第五中学,并圆满结束。至此,我院承办的2014年农村党员干部培训项目圆满完成。


    本期培训,邀请了东莞市心理咨询师学会会长苏亚玲教授作“为青春护航——中学生恋爱应对”主题讲座,讲座围绕“中学生恋爱分析、学校(教师)对孩子的影响、青春期恋爱特征以及转变学生恋爱态度”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讨论。讲课内容主题鲜明,案例丰富,苏教授根据现实统计的数据给出很多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思维,给了现场与会教职人员新思考,获得了现场200多位党员教职员工的阵阵掌声。

 


培训现场,教师们认真聆听苏教授的讲座。


    苏教授认为,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谈恋爱,是人类身心发育到一定阶段的正常反应,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正常行为方式。中学生谈恋爱不一定是“早恋”,人的生理发育期集中在11-20岁,相对固定,而且特征明显。但是心理发育成熟阶段千差万别,有的中小学生行为模式非常成熟,但也有中年人的行为很幼稚,界定“早恋”不能以年龄作为唯一的分界线。对异性产生爱意,是动物为了繁衍后代的进化结果,也是人类的本性。中学生处于心理高速发展时期,萌发“爱意”青少年成长的必经过程,不能避免,也不必压抑。但是曾经因为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发育的误解,以过激的行为压抑孩子的“早恋”,导致悲剧的发生。

 

    给中学生恋爱贴上“早恋”的标签,同时也给“早恋”贴上“影响学习”的标签,都是不对的,苏教授认为贴标签的行为往往比“谈恋爱”的危害性更大。青春期是人类智力发展的巅峰阶段,所以以巅峰的智力应对繁重的学习是最适合的,大量的知识学习,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学生过分沉迷恋爱,荒废学业,产生不良的后果,学校就应当阻止。如果学生的恋爱,只是正常的人际交往的过程,并未影响学习与其他的人际交往,只需要适当的引导即可。


    据调查统计,学校、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仅次于父母,对于中学生谈恋爱教职员工的正确引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转变中学生恋爱的态度,苏教授认为要以八字方针“理解、尊重、接纳、引导”。教职人员要改变原来对中学生“早恋”闻声色变,一刀切的打压态度,要以理解的心态看待学生存在着异性间的感情是正常的,对学生的正常感情表达要给予尊重,对学生过分的恋爱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以学生接受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性知识、心理健康知识与爱情家庭观念,让学生的精力从恋爱中向学习、个人成长转移。让学生们清楚认识自己,让他们的爱,爱得更有担当,在恋爱过程中,要对对方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更要对自己未来与前途负责。